大学生防诈骗知识必读

作者: 时间:2017-03-02 点击数:

 近几年来,校园诈骗案件频繁发生,给不少学生带来了人身、财产、心理上的多重损害。为帮助大家识破骗局真相,避免受侵害,我们特编辑以下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群防群治,共同维护我们的切身利益。  

一、大学生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之中。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个人免不了求他人相助,但关键是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4)贪小便宜,急功求成。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和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骛,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可悲下场。

二、常见的诈骗作案手段有哪些?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或者利用网上购物的方式达成“不见面也行骗”的诈骗效果。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急于求职打工的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许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8)编造谎言,骗取钱财--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经常发现一些青年人假冒从外地来本地实习的学生,向你装出一副可怜相,借口与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失散,而学校又急电让其乘飞机返校,籍此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且屡屡得逞。有的还以学生发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钱治病为由,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也往往容易得逞。

三、怎么样预防上当受骗?

第一,大学生找工作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尽量到各类人才市场或者正规求职网站投资简历。对各类“网上兼职”、“求职”等信息要多方鉴别,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开出的各项条件、不要受高薪或返利诱惑、不要不经核实随意提交保证金、不要轻易交付自己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第二,对于亲朋好友要求汇款、借钱的,要重复核实对方身份,确认属实后再行转账汇款。特别是通过QQ、微信冒充亲友或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网络购物余额不足急用钱、生病急用钱、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拘留”等理由要求汇款的,一定要联系本人、确认真实情况后再做处理。遇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到辖区派出所反映情况,千万不要直接到ATM机或网上银行根据对方指示进行操作。

第三,有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提前消费的需求,总想办理超正常信用额度的信用卡,所以一遇有网络、电话短信或街边小广告有非正常办理信用卡的,就提交个人信息、提供办理费用,由此导致被骗的事情也屡屡发生。在此奉劝同学们,要学会理性消费,一定要到正规金融部门办理信用卡等业务。

如果你上当受骗了,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做好下三步:第一步,保存好您的汇款凭证;第二步,记下相关银行卡、支付宝等收付款账户;第三、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向老师、辅导员求助、核实

最后,特别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要轻信那种来路不明的电话,哪怕是熟悉的号码或短信,在涉及资金问题上,要反复核实!千万不要点击接收网络上来历不明的文件压缩包、网址链接!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的信息!总之,“贪小便宜吃大亏”、“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发生在我校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

案例一

某同学通过互联网搜索学习资料,违法行为人利用QQ称销售部分学习资料,后某同学通过支付宝转帐700元后发现被骗。

温馨提醒凡是购买学习资料以及相关用品,都要通过正规平台,正规商店)

案例二

某同学在淘宝后购物后,有人冒充淘宝客服联系某同学,称其购买订单填写错误,需要退款在操作,后对方发送一个链接给某同学某同学点进链接后按照上面的提示依次填入银行卡号、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后发现银行卡内的1400元人民币被转走。

温馨提醒千万不要点击接收网络上来历不明的文件压缩包、网址链接!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的信息!

案例三

某同学QQ上认识一个自称网络兼职的网友,对方利用高额回报为诱饵,让某同学利用支付宝对方刷单,后对方每次都以不完成任务不退押金为由,该同学为了拿回自己的押金,前后共刷单支付八次,计被骗29000余

温馨提醒大学生找工作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尽量到各类人才市场或者正规求职网站投资简历。对各类“网上兼职”、“求职”等信息要多方鉴别,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开出的各项条件、不要受高薪或返利诱惑、不要不经核实随意提交保证金或刷单汇款、不要轻易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案例四

违法嫌疑人冒充某同学的高中同学充话费为由,要求该同学某个手机号码充值,一次200元钱,一次300元钱,共计500元钱,后发现上当受骗。

温馨提醒对于亲朋好友要求汇款、借钱的,要重复核实对方身份,确认属实后再行转账汇款。特别是通过QQ、微信冒充亲友或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网络购物余额不足急用钱、生病急用钱、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拘留”等理由要求汇款的,一定要联系本人、确认真实情况后再做处理。遇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到辖区派出所反映情况,千万不要直接到ATM机或网上银行根据对方指示进行操作。

案例五

某同学的手机收到一条关于中奖的信息,后某同学就与对方取得联系,并按照对方的提示,向某账户缴纳税金1200块钱,之后,再也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

温馨提醒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细心辨别,不要轻信花样百出的“中奖”骗局,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您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电话和信息,请保持冷静、一概不要相信,遇事请及时拨打110报警,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六

一陌生女子主动找到某寝室声称,自己有一批上等文化用品可以低价转让给同学代销。其中某同学信以为真,花1500元买了该女子手上货物。打开包装才发现是次品时,但该女子已经消失。
   温馨提醒骗子利用学生经验少,渴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让学生受骗。更有一些到学生寝室推销产品的人,一旦发现寝室无人,就会顺手牵羊。

案例七

某同学接到冒充司法人员的电话,称该同学参与了毒品或参与谋诈骗案件有关联,需要配合调查,并要求冻结该同学的所有银行账户该同学赶快把银行卡里的钱全部取出来存到某个安全帐号里面去,还说不存就是有非法转移资金嫌疑。

 温馨提醒:一旦接到类似电话或被告知你的银行卡被冻结的信息时,请不要慌张,应立即与辅导员、校保卫处或公安部门联系,千万不要转账

2016年以来,我校学生被电信诈骗60多起,其中,86%属于网络兼职刷单,10%属于网络购物,其他占4%。涉案金额达15万之多,鉴于此,请同学们千万不要贪图小利、千万不要轻易透漏个人信息,远离电信诈骗。

 


版权所有:池州学院保卫处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技术支持: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