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实施“三三三工程”持续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作者: 时间:2015-05-20 点击数:

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深化平安池州建设,根据《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关于持续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池州市实施“三三三”工程,进一步推进全市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搭建三个平台

一是搭建社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该市以社区(行政村)为中心,依托社(村)居委会,集中公安、计生、民政、税务、医疗、保险、交通、通信、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和资源,逐步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全市一体信息库。对使用人员分级分类设定权限,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共用共建。

二是搭建网格化管理平台该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派出所为网格,强化“一警多能”,开展实有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单位内部管理、行业场所阵地控制、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等工作。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在省级、市级治安保卫企业类重点单位设置专门保卫机构,县级重点单位的企业设置专门或合署保卫机构,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下的,专、兼职治保人员分别不少于1人,在200人以上的,专、兼职治保人员分别达到职工数的5‰以上,其他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要求配备治安保卫人员。2016年底,全市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基本完成,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完成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推动在公交、地铁、火车、民航、客车等重点交通工具,配备安全员,配齐安全锤、灭火器等,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责任。加强行业场所阵地控制,贯彻《安徽省特种行业管理条例》,强化治安社会信息采集平台的建设及应用,逐步覆盖到物流寄递业、旧移动电话交易业、机动车维修业、公章刻制业等领域。稳步推行娱乐场所分级管理、行业场所治安协会参与管理等新举措。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各级政府每年挂牌督办一批火灾隐患。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督察、考评、监测体系,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推行户籍化管理。2016年底,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基本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网格化管理,力争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减少、不发生重大以上伤亡火灾事故。

三是搭建科技防控平台该市加大视频监控、公路监控、治安卡点、农村技防的建设力度,以技强防,以技补防,全力完善我市的技术防控网。强力推进视频防控系统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加强市、县级视频监控中心的建设,建立完善分层级的视频巡查防控机制。按照省厅要求建设全省公安案(事)件视频库。2015年底,完成市、县级公安视频作战应用平台建设。强化电子城门建设,在出市、出城、出县的主要道路口建设视频监控点。整合社会资源,其中金融单位、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涉及公共面视频防控点的整合率20152016年底分别达到40%50%,完好率和在线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增加视频防控点的覆盖密度,城镇主要出入口、党政机关、金融单位、学校、医院、新建住宅小区、娱乐场所、车站、广场等的视频防控覆盖率达到100%,推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小区化管理,力争老旧小区技防覆盖率达90%。推进农村视频监控监控系统的建设,争取在所有行政村做到“一村一探头”。强力推进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建设。结合全市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和治安卡点建设,在市、县际重要道路出城口、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具有视频防控、查控堵截、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等功能的规范化的公安检查站。2016年底,全市具有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总数要达到40个以上,全部接入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实现部、省、市三级联网联控,系统正常运行率达到70%以上。治安卡点要接入公安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实行交警、特巡警、派出所等警种联勤值守,构建环市、环县二级防控圈。强力推进农村技防设施建设。2016年底,在农村家庭推广简单实用的技防设施,以行政村为单位,技防设施覆盖率达到80%;农村交通、通信、水、电、油、气管线等的技防覆盖率达到80%,乡镇党政机关、金融单位、学校、医院等的技防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建设,开展联网报警运营服务,2016年底,系统联网率达到70%。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建设。2015年底全面建成网安综合应用平台和市级政府网站安全监测体系。2016年底,公共上网服务及联网使用单位技术手段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上网场所安全技术措施全覆盖,固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保持100%。全面建成市、县网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推进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等级化、规范化建设,2016年底,县级全部达到四级监控中心标准;推进电子数据鉴定实验室和现场勘察装备建设,2016年底市级完成二级实验室建设。

二、做强三支队伍

一是做强市、县指挥机关及特警队伍。该市注重加强应急指挥处置机制建设。以公安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和网格化动态巡防勤务机制,构建市、县二级公安机关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街面巡逻防控机制建设,加强市、县级特警的装备建设,构建特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武警和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的大巡防格局。全面落实重点部位武装定点执勤机制、特警处突车(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机制、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机制等。

二是做强乡镇应急队。该市注重以党委政府牵头,以派出所为主体,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为补充,在每个建制乡镇建设一支应急队伍,统筹开展矛盾纠纷化解、重大活动安保、实有人口管理、治安巡逻防范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治安保险、奖励举报等办法,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及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做强网格管理队。该市注意发挥社村民警、包村民警、驻村民警发挥牵头作用,基层组织、治保员发挥主体作用,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组织网格管理队。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对社会治安形势开展动态监测、研判、会商、预警,扎实开展涉案、涉事、涉稳、涉访等重点群体和人员的动态管控。推广在自然村设治保员、推行治安中心户长,在城市社区设立楼栋长、实行邻里守望等经验。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机制,在治安复杂的农村中心村建设警务室,在行政村依托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建设警务联系点,2016年底,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部建成标准化警务室。2016年底,努力实现城区警务室配备一名民警两名辅警、农村警务室配备一名民警一名辅警。健全向基层政策倾斜机制,经费、待遇向一线倾斜,对长期工作在城乡社区警务室的民警,落实职级待遇。对基础工作扎实、为侦办案件提供线索的城乡社区民警,在有关奖励中同等对待。

三、完善三项机制

一是完善源头治理机制。该市对矛盾纠纷、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重点人管控等实行源头管控,加强源头性法制宣传教育,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评尽评,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反映和解决。强化矛盾排查预警,推进矛盾多发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落实警民联调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工作体系,诉非衔接检调对接机制全面推广。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民转刑案件逐年下降。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排查治理事故多发路段、公路危险路段,实行市、县二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治理。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并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推动运输企业严格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市、县二级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和应急预案。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二是完善动态管控机制。该市完善对“重点人”的动态管控机制。对“边缘人”动态排查、密切关注,对各类重点人明确管控责任、落实包保措施,对流动人人来即知、掌握动态。完善对“危险物”的动态管控机制。推进公务枪支、民用枪支管理数字化改造。建立完善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使用环节安全监管平台,跟踪民用爆炸物品去向。建设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及时发现生产、使用、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落实实名登记、实时监控、寄递验视、异常报告等制度,严管散装汽油、酒精、可燃气体以及硫磺、硝酸铵等易制爆危险品。完善对“重要事”的动态管控机制,严格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大型活动的监管,严格各项安保措施的落实。

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该市注重加强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在属地管理的原则下,在政府的统一调度指挥下,确保发生重大事件时处置有条不紊;完善应急宣传机制,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各项应急工作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版权所有:池州学院保卫处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技术支持:宣传部